发布日期:2021-02-08 浏览次数:8113
近年来,在校党委和省学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校学生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顺利通过安徽省高校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评估验收。
坚持党的领导,铸造有高度的学生会组织
全面落实党委领导。学校党委把学生会建设纳入学校党建中进行统筹谋划,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负责,团委具体指导,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保卫处等部门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生会定期向学校党委进行工作汇报,确定校级学生会主席团候选人,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学生会规章制度、工作规划、工作人员遴选等重要事项均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学校团委共同研究。
团省委工作组到我校评估复核学生会改革成果
思想政治不松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精神,落实《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四有”青年。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团学干部素质拓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邀请领导专家、学生骨干开展专题报告和培训讲座,使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规范组织管理,执行有力度的学生会组织
优化组织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实行轮值制度,学生会主席团集体负责学生会重大事项,不设主席、副主席,设执行主席。执行主席由主席团成员轮值担任,以学期为一个轮值周期,执行主席负责召集会议牵头日常工作。学生会组织架构为“主席团+工作部门”模式。校学生会设立办公室、宣传部、权益部、学习部、技术部等部门,界定部门职能,明确岗位职责,使学生会架构更加科学合理。建立完善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的沟通联动,建立完善的校院学生会组织的考核机制。
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和健全学生会工作考核制度与机制,规范学生会工作开展。制定《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改革方案》,推动各二级学院学生会建设,制定了《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学生干部管理办法(暂行)》、《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干部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定期进行学生干部骨干培训和工作考核,打造了一支思想政治坚定、道德品质优秀、学习成绩优良、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会改革日常工作制度化
明确遴选条件。严格遴选程序,学生会工作人员应当为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理想信念坚定,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行端正、作风务实、乐于奉献,具有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觉悟和能力。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应当是学有余力、学业优良的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排名在本专业前30%以内,且无课业不及格情况。
规范召开会议。规范召开代表大会,校级学生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代表经班级团支部推荐、学院学生会组织选举产生,代表名额不低于所联系学生人数的1%,名额分配要覆盖各个学院、年级及主要学生社团。学院学生代表大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代表要体现广泛性,学代会选举结果应当向大会公告,并经同级党委批准,报上级学联备案。
规范召开团代会、学生代表大会
服务青春成长,塑造有温度的学生会组织
价值引领常态开展。学生会开展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新建青年素质拓展中心,以“青年大学习”、“青春向祖国告白”、“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明确的活动为载体,引领全校团员青年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校园年度人物”等各类评选活动,挖掘优秀学生先进事迹,举办“五四表彰大会”,对优秀青年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以现实榜样引领青年。
宣传阵地与时俱进。积极巩固网络新媒体建设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两微一端”、抖音等网络交互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强新媒体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在新媒体运营中心的基础上,与校学生会、大学生社团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等新媒体平台共同构建多维度团属新媒体矩阵;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强化网络引领,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高校十佳公众号。
权益维护渠道广泛。学生会始终把解决广大同学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同学,了解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会权益部作用,通过座谈会、有困难找团子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对学校教务教学、后勤管理、学生工作等各方面建言献策,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组织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传递正能量。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失卡失物信息,积极帮助同学找回各类物品,在线解答学生疑惑,累计发布寻物及招领启事两千余次。
学生会权益服务活动
深化思想引领,锻造有深度的学生会组织
社会实践显特色。学生会着眼于同学们的社会实践与成长,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重点团队近百支,参与重点团队学生2000余人。奔赴宿州市、石台县、金寨县等数十个县市开展支农支教、政策宣讲、精准扶贫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活动。以“公益文达、志愿同行”为行动口号,弘扬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全校青年志愿者积极发扬青年志愿者精神,先后获得包括安徽省志愿服务作品征集二等奖、三等奖,与渡江战役纪念馆、合肥公交等单位共建志愿服务基地四个。投身到安徽省百公里毅行、城市定向赛、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博志愿者等省市级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广大同学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奉献精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暑期“万人”三下乡活动
校园社团百花开。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41个,先后涌现出了博弈棋社、英语协会、墨缘阁诗书画协会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社团。学生加入社团的比例达80%,年平均重点活动量100余项。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校学生社团逐步形成了“‘社’彩缤纷,百‘团’争鸣”的蓬勃发展景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集开发潜能、探索真知、展现自我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成长成才平台。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我校学生会将继续跟进改革要求,发挥好共青团、学生委员会、学生社团的协同作用,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的整体合力。秉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更加积极促进学生实践成才、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