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

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校报党史理论文章——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发布日期:2021-04-28 浏览次数:22988

孙 硕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党史上中的"大革命",指1924年国民党一大胜利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清党”“分共”的革命事变期间,中国人民在国民党共产党合作领导下,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开端学习大革命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期间所做出的的贡献和基本经验,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是谁首先举起了北伐的大旗?

毛泽东同志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达近8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被正确认识,也就无法提出正确的革命任务,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我们党就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晚年实现了伟大的思想转变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在大会上说:“现在是拿岀鲜明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来唤起民众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奋斗的时代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孙中山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确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中国共产党不仅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还最早地举起了北伐的大旗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这一战略决策,在各地迅速得以贯彻1926年4月10日,中共领导下的广州工人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决议案",督促国民政府“须从速出师北伐……以拯救处在帝国主义与军阀宰割下水深火热的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力促和广泛的群众运动背景下,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发表宣言,“接受海内外请愿北伐”。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率先喊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的革命口号,喊出拯救处在帝国主义与军阀宰割下水深火热的民众”的呼号,并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协同北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大革命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统一战线理论及历史经验,是党革命史上的宝贵财富,为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解放战争中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北伐战争中,是谁动员了工农群众?工农群众运动在北伐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毛泽东同志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视群众运动,特别是工农运动。

1926年2月召开北京特别会议,中共中央提出必须“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并决定,在北伐战争必须经过的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要特别注意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接应北伐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广泛动员1927年4月,中共领导下的工会共拥有280万会员农会则拥有972万会员,联合的农民达到数千万。

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北伐军出师时,共产党员邓中夏等人领导的广东工农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其中,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出征。曲江等地数万农民赶来协助北伐军运输,沿途群众送茶送水送饭。北伐军在湖南江西等战场上的各次重大战役,都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援助。北伐军收复省城长沙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省工团联合会自动组织了1000多人的工人保安队,配合革命军警卫大街收缴散枪缉拿溃兵镇压游匪的抢劫活动。唐生智、李宗仁在省会各界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大会上致答词时一再强调“此次七、八两军攻击敌人,以五分之一的兵力,而消灭敌人如此之多.....实是民众援助,人民与革命军合作的硕果”

以上事实表明,北伐战争的每一战役,都有工农群众的支援或参战,这是北伐革命军以弱胜强,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的支援,就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充分发动工农群众参加革命,为后来的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战争路线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经验。

三、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进行改组?军队改组前和改组后有什么区别?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坚强有力的革命军队是打碎旧世界的物质力量。国民革命军由一些地方军阀武装改编,组织涣散和宣传力不足是国民党一贯的弱点当时的共产国际代表、后被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的鲍罗廷直接对孙中山说:国民党无论在政治上、组织上和理论上都无法算作一个政党。因此,提高军队的政治素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对北伐有着决定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做军队政治工作,比做军事工作还重要而这些工作主要是凭借中国共产党进步性和组织优势来完成的

1926年初,广东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重组了国民革命军。重新组建后的国民革命军,先后推行了党代表制度政治工作制度设立了政治部。设置党代表是为了向部队“灌输国民革命之精神,提高战斗力,巩固纪律,发扬三民主义之教育”,使军队逐步“由私人工具”,“变为党的武力”,更进而成为实现“理想的先锋”。中国共产党选派自己的优秀党员到各军担任政治工作,以推动国民革命军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当时,所有各军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师级党代表等岗位几乎都是中共党员。

国民革命军中实行党代表制度,建立了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政治工作制度,极大的推动了这支军队的改造和进步国民革命中的多数官兵,尤其是中、下层军官和士兵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过去充斥于旧军队赌博、吸毒、殴打士兵等行为,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军队和群众的关系显著改善,从而使它成为一支有革命理论为指导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较强的、为打倒北洋军阀而战斗的革命武装。

同时,大革命也成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历练、成长的舞台。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在大革命期间组建革命军、主持政治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积累了实践经验,也磨砺了一批中共早期的政治领袖,更为毛泽东后来在古田会议中提出的政治建军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

四、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有没有革命武装?他们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北伐军自广东出师以来,短短的半年间,革命势力很快发展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之所以迅速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革命武装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重要的原因。

国共合作之初,中共的早期领导人中,已经有人萌生了组建革命武装的意识,如,1924年11月,周恩来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就组织了一支革命武装,即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只铁甲车队后来汇编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北伐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叶挺同志带领下,作为北伐先锋队从肇庆出发,途经广州北上。在北伐各次战斗中所向披靡,威震全国。如,湖南安仁、攸县两次战役中,北伐军以不足两个团的兵力,战胜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创造了北伐战争以少胜多的范例在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中,独立团更是表现英勇、屡建奇功,被群众誉为铁军成为百战百胜的北伐先锋。

此外,共产党人还组建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如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独立团首战告捷,也为北伐各军进入湖南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有利条件。独立团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大大鼓舞了北伐军的士气,增强了广大人民对北伐胜利的信心。独立团和工农武装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的。因此,不能不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大革命。任何削弱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贡献的论断都是对历史的歪曲解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尽管大革命后来因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而失败,但这段历史成为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革命历史大舞台的首场汇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实践中总结革命经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经过这场大革命的磨砺,造就了一批治党领军的杰出领袖,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提供了人才上的储备。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表现出的坚定的人民立场和革命信念,初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轨迹。

责任编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