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皖赤红映初心 青春筑梦勇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6 浏览次数:130
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金丽、刘子吟于 7 月 9 日至 11 日带领学生赴安庆市潜山市开展 “古皖赤红韵,青春筑梦行”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循着红色足迹,在烈士长眠之地缅怀先烈,在乡村振兴一线汲取力量,在革命纪念馆中感悟信仰,让青春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第一天:踏访英烈长眠地 红色基因入人心
红色土地孕育红色精神,烈士忠魂指引前行方向。实践团首日的行程,以 “缅怀先烈、致敬忠魂” 为主题,在两处烈士公墓的实地探访中,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的厚重内涵。
野寨中学里的精神传承:985 个名字背后的家国情怀
9 日上午,实践团首站来到野寨中学及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走进校园,浓厚的红色氛围扑面而来,讲解员缓缓道出学校的建校背景 —— 这里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园地,更是承载着抗战记忆的精神堡垒。在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中,985 位烈士长眠于此,至今仍有600多位烈士未确认姓名,这个数字背后,是一段段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讲解员深情讲述了烈士们在烽火岁月中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故事,当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给野寨中学学长的回信时,在场师生无不动容。“总书记的回信既是肯定,更是嘱托。” 这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实践团成员感慨道:“烈士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国,正是我们今天要用心建设的家园,这份责任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扛在肩上。”
长胜关下的初心接力:打扫公墓寄哀思 基层对话悟担当
当日下午,实践团一行前往 “长胜关烈士公墓”。夏日的阳光炽热,却挡不住师生们缅怀先烈的赤诚 —— 大家手持扫帚、抹布,认真清扫公墓周边的落叶与尘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烈士的敬意。清扫完毕后,实践团与村党支部书记熊书记展开深入交流。熊书记结合长胜关的红色历史与乡村发展现状,讲述了当地如何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凝聚村民力量推动乡村建设的故事。活动结束后,熊书记将实践团的集体合照发布在抖音短视频平台,镜头里,师生们盎然的面庞与烈士公墓的纪念碑交相辉映,这一幕不仅定格了实践瞬间,更让红色实践的意义在网络空间延伸,让更多人感受到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的热忱。
第二天:陵园献花寄深情 乡村振兴谱新篇
次日,实践团将红色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烈士陵园中感悟 “人民英雄” 的分量,在黄铺村的发展实践中探寻 “为人民谋幸福” 的当代答案。
潜山烈士陵园:菊花寄哀思 丰碑铸精神
10 日上午,潜山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陵园展览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再现了潜山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奋斗历程。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冲锋陷阵到新时代的建设热潮,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向烈士们敬献菊花。鲜艳的菊花寄托着深切的哀思,也承载着青年一代的承诺。站在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仿佛看到了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
黄铺村里的振兴密码:产业兴村绘蓝图 老党员言传身教
当日下午,实践团走进黄铺村,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感受时代脉搏。村党支部王书记与实践团召开座谈会,详细介绍了黄铺村 “党建引领、产业兴村” 的发展路径。座谈会后,师生们参观了村发展史讲解馆和农产品陈列馆。随后,两位村主任带领实践团环绕村庄实地参观,当介绍到油茶基地的规模化种植、玫瑰花田的文旅融合、菊花产业的深加工时,队员们不时拍照记录,深刻体会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实践意义。行程的最后,实践团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两位老党员家中慰问。徐大屋的徐爷爷,这位有着五十年党龄的省级优秀教师,虽已年迈,却依然精神矍铄。他讲述着自己一生扎根乡村教育、为群众办实事的经历,言语间满是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热爱。郝主任感慨道:“乡村要发展,离不开老党员的支持,他们是乡村的‘压舱石’,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余花屋的郝爷爷,这位 1974 年入党的老党员同样有着五十年党龄,他紧握实践团成员的手说:“共产党员就是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一辈子都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在场师生深刻理解了 “共产党员” 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第三天:梅城起义忆峥嵘 信仰之光照前行
7 月 11 日,实践团来到梅城起义纪念馆,在历史的回响中探寻革命信仰的力量。纪念馆以三个篇章系统展示了梅城起义的历史背景、战斗历程与深远影响,馆内的实物陈列、场景还原、图文资料,将大家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让讲解更生动、理解更深入,实践团一位成员提前研读场馆讲解稿,化身 “讲解员”,为师生们讲述了余大华、王效亭等先烈在抗战期间舍生取义的故事。从烈士的慷慨就义到革命者的执着追求,梅城起义的历史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正如实践团带队老师所说:“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先烈们用信仰照亮了民族解放的道路,我们要用行动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文、图/金丽 审核/张道全 责任编辑/胡一笑)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开展集中学习